德国,一场汽车工人的罢工声势浩大。奥迪总部英戈尔施达特的工厂和宝马位于巴伐利亚州的4家工厂,已经停工24小时了。另有18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参与了大罢工,主要有:博世、采埃孚、舍弗勒、马勒、格特拉克、格拉默等。
工人想涨工资,还要求一周只工作4天
说到罢工的原因,估计多数中国的汽车产业工人会哭晕在厕所。2月1日,德国金属行业协会地区负责人JürgenWechsler说:“我们要让巴伐利亚的汽车工业停止心跳。”工会认为,德国经济6年来一直高速增长,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,各大汽车厂利润可观,产业工人理应分享这一经济红利。
工会代表汽车业工人要求雇主增加6%的工资,同时把工作时间从目前的每周35小时缩减到28小时,好让职工抽出时间照顾小孩、老人和生病的家人,然后2年后再恢复到35小时/周。每周28小时是这样分配的:每天工作7小时,一周工作4天。
想涨工资,还要减少工作时间,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好事?还真有,只不过咱们只能过过眼瘾,那种福利都是别人家的。咱们这儿,不让你加班就已经阿弥陀佛了,不让你连续加班那还得烧高香。
导致中外差别最主要的原因,国外的工会无比强大,国内的工会尽管大基本上不替工人说话。
IGMetall(金属行业工会)是德国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工会组织,据称代表了万汽车制造业的工人和蓝领工程师。
罢工浪潮风起云涌
此前,各汽车厂商当时做出了让步,答应增加2%的工资,另外在今年一季度内支付欧元作为一次性补贴。但是,雇主们拒绝了减少工时的要求,除非工会答应能让工人接受临时加班,以保证产量不受影响。
不出意料,金属工会断然拒绝了这一提议,要求与资方在1月24日重新谈判,并引入第三方专家一起探讨科学工时的问题。这家工会宣称,如果谈判破裂,它将发起24小时不间断的罢工。
如今,24小时罢工风潮再起,说明上周的谈判并不顺利。
罢工,是工人为了表示抗议,而集体拒绝工作的行为。在以集体劳动为重的行业,如工厂、煤矿等,罢工往往能够迅速得到雇主、政府和公众的注意,工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更可能获得保证。
报道称,德国多个地区的冶金业企业主协会已经就此次罢工对工会提出诉讼,罢工还可能使依赖汽车零部件和其它配件供应的公司陷入瘫痪。
IGMetall工会负责人批评说,“企业主提出诉讼是火上浇油,将引发新的劳资冲突”。这项此次罢工行动预计将使全德国约家企业受到冲击。
工会如此强大,弄得很多资本家想死的心都有。
强大的工会差点儿整垮底特律
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汽车城底特律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是强大的工会整垮了这座城市,也差点儿葬送了美国的汽车工业。
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早期阶段,工会起到一定的保护工人权益的作用。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,工会则越来越变成破坏市场经济的一支负面力量。美国研究工会问题的一位专家曾一针见血指出,“工会的主要功能,就是把工薪从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抽出来,使之不受有竞争的市场决定。
美国一家汽车公司的负责人曾形象地说,企业和工人,就像场婚姻,只有两者亲密无间、齐心协力,才能发展壮大。但如果中间夹了个“工会”,就像一场婚姻中有个插足的第三者,情况一定会糟糕。
因为这个“第三者”动不动就组织罢工,逼迫企业让步,让工人拿到更高福利和工薪;还不许企业解雇工人,成立所谓“工作库”,那些该被淘汰的工人被放到这个项目中,他们每天只来厂看看报纸,什么也不做,照拿95%的工薪。汽车公司当然不愿这样做,但工会组织的大罢工,逼得企业无路可走。
年通用汽车属下两个部件厂罢工54天,就造成22亿美元损失。7年通用公司员工全国大罢工,30个分厂停工,造成28亿美元损失。两次罢工就使通用损失50亿。
写在最后
这次罢工会不会对国内产生影响?答案是肯定的。
对用户来说,你订的德国豪车可能要推迟交货时间了。当然,你可以这样安慰自己:等待也是一种幸福。对于有志于去欧洲设厂的中国车企来说,比如领克、长城,你们真该好好想想了,放着国内随叫随到天天加班都不敢有怨言的员工不用,非哭着喊着给那些一天只工作8小时,一周还只想工作4天的人们送钱去。这种行为,文雅的说法是国际主义,通俗的说法是犯贱。
当然,企业都是图利的,他们这么做,无非是想告诉国人,咱们这车可是真正的德国货。其实,就跟咱们很多的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一样。可没办法啊,国人就吃这一套,逼的地板厂家打广告,天天哭着喊着说“真的很德国”。
即便是在德国生产,可如果用的还是咱们自己的发动机,能说德国货吗?也许可以,只不过有颗“中国心”而已。不说了,越说越拧巴。自主品牌企业也不容易,快过年了,就不点名说它们了。